行近【大永發】,就有种嚟到九十年代辉煌香港嘅感觉,从铜锣湾到九龙旺角,霓虹喧闹,通街老铺,忧郁嘅蓝绿光影同黄色嘅城市欲望,靓又繁荣。
呢班人围住台打边炉,总会觉得下一秒就要响起“叱吒风云 我任意闯万众仰望;叱吒风云 我绝对唔使往后睇” 嘅背景音乐。


柜台用“金砖”,墙面“雕龙玉凤”,很香港,很市井,包间更是有几个大佬关起门谈“生意”的错觉。
在各种工作、生活场景中“端”够了,这种市井味儿是很容易让人卸下面具融入其中的。
重庆人食用花胶的普及还在起步阶段,香港人却爱吃花胶历来以久,水产资源和海洋运输丰富的香港,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花胶集散地和消费市场。除了少量珍贵的本港货,也拥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胶品种。花胶,即是海鱼的鱼胶(鱼肚),是“海八珍”之一。是大条鱼类的鱼鳔剖制晒干得来。
所以连浩南哥欢喜哥都钟意食嘅的花胶鸡,究竟有咩唔同?

挽起袖子在【大永發】一坐,先端上来一锅金灿灿黄澄澄的汤。

据说头一天晚上,汤就要开始熬煮。
跑遍香港找到的地道花胶,深海黄花鱼胶,混合鲨鱼刺骨,瑶柱、干贝、鲍鱼、西班牙火腿和一年半的鲜跑地鸡。
整整熬上十二个小时,熬到花胶全部融进汤里。
这就是【大永發】一锅好汤的秘密。
既有药效,又能够滋补食疗
(百度百科知识点)花胶中含有丰富的易吸收胶原蛋白、蛋白质、钙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既能美容养颜凝血止血,又能提高新陈代谢和免疫力。
空口先喝一碗汤,鲜掉陈浩南的眉毛。
一碗汤下肚,轻松省下一张前男友面膜。

别的食材顾不上,我们先每人喝了五碗汤。
锅内见底,又加一份原汤。
用复古的茶瓶加原汤
上一份<鳘鱼胶刺身>。
刺身脆脆滑滑,好了,胶原蛋白液和 LA MER 的精华也省了。

六款调料自己组合,小米辣+葱+大蒜是香港,沙茶酱是福建,只要牛肉和剁椒酱,就是本土吃法。

<六头鲍>在一般餐饮店少见,更别说整只拿来打边炉。鲍鱼、牛肉和大头虾丢进锅里,汤味愈发浓郁。
半个手掌大的鲍鱼,入口Q弹劲糯鲍汁混着花胶在口里边飞溅,幸福到流泪,再喝一碗。

<小椒葱拌鸡>加入了小米辣、嫩姜、小葱,很适合重庆人的口味,一口气下两碗饭不在话下。

搭配加了薄荷精油的<蓝莓山药>和香滑的<花胶牛奶冻>,在咸的行当里头来一丁点甜。从头至尾,咸甜鲜的口感有微妙的平衡。

<菊花豆腐>也是店里特色,豆腐还是你认识的豆腐,不同的是大师傅的刀工豆腐开了花,在浓稠的汤里一滚就像海绵落了水,土地与海洋就在嘴里厮混在了一起,差点咬到舌头。

这是【大永發】在重庆的第二家店,刚开始试营业,就有老熟客专程赶来试新店,据说曾经有客人的最高纪录,是一个月在【大永發】吃了20多天。
开在北滨路上的老店
李小冉、聂远、杜淳、罗家英等艺人在重庆拍戏时
也曾是常客
有着浓烈港风的花胶鸡,伴随着很香港很市井的店铺风格,在一开始一定能成为让重庆人热情高涨的打卡地。但在风潮之后,能不能继续更好地留存,说话的是食材和味道本身。
已经经历过第一轮吸睛和洗牌期做地道花胶鸡的【大永發】,看上去似乎已经顺利进入了重庆市场,能不能做到老少咸宜,人人喜爱?
等你们的答案。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: